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正文 064 委派地方官员

  封赏之令下达,李恪就要回蜀地了,他要迅速回去,恢复生产,争取在封地治理上超越李承乾,拿下太子之位。

  骑兵部队大受折损,他也需要回到蜀地,对此次战斗中牺牲受伤的战士加以抚恤。

  所以,在亲赴朝会,受领封赏之后,李恪便打算上报朝廷,领兵回蜀。

  这本是些许小事,当他朝堂上向李世民申报之后,李世民迅速同意了。

  可就在这时,长孙顺德又跳了出来。

  陛下,蜀地官员皆在此次乱民之祸中大受冲击,如今的蜀地,基层官员大量缺失,蜀王此次回去,怕难以治理蜀地。

  此前的蜀地基层官员,大多是士绅阶层,主要以关陇集团为主,所以在这次乱民事件中,李恪借乱民之手,将这些人都杀干灭尽。

  李恪准备回蜀之后,另外委派官员,将蜀地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但看长孙顺德目前跳起来对此事非议,想来是要在此处大作文章。

  李恪马上将目光对准了长孙无忌,此刻的长孙无忌双手拢袖,看似毫不在意此事。

  但李恪心中清楚,这一切都是长孙无忌背后授意。

  哦?长孙爱卿有何良策?

  李世民问道。

  长孙顺德躬身一礼,慢慢开口道:朝廷当重新委派各县官员,辅助蜀王治理蜀地!

  他说着,不无得意地朝李恪这边瞄来一眼,一副奸吝嘴脸暴露无疑。

  他嘴里说着辅助李恪治理,但实际上就是想暗中安插关陇集团的官员,给李恪使绊。

  毕竟,如今的基层官员都是士绅集团中出来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长孙无忌的门生。

  而长孙无忌把控朝政,具体委派谁下蜀地,不还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李恪当然不能同意,立时向上道:此时蜀地政局不稳,儿臣担心再委派官员前去治理,一个不小心便又要激起百姓骚乱!

  嗯!

  李世民微微点头,但并未马上同意。

  蜀王殿下这话便说岔了,这地方上总不能一直无人治理。长此以往,民风教化谁来负责?

  长孙顺德马上又跳出来反驳。

  看他那架势,是要在这问题上与李恪死磕了。

  儿臣认为,当先以百姓自治,等情势稳定,百姓恢复生产,再由百姓推举合适的人选,儿臣再上命朝廷,令行委派!

  李恪不遑多让,立马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的打算很简单,所谓百姓自治,当然是他李恪说了算,而后的百姓自发推举合适人选,当然也是推举他李恪看得上眼的人选。

  总之,不能让关陇集团的官员染指他蜀地的治理。

  哼!

  长孙顺德大吼:自治?这成何体统?这蜀地还是我大唐的治下吗?这万一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

  自然是本王负责!

  李恪寸土不让:若是教化不利,再生民乱,本王一力承担!

  他的话字字铿锵有力,大包大揽地将责任扛起来。

  长孙顺德先是一愣,随即眼珠一转,换了副阴恻恻的嘴脸:这蜀地乃是我大唐领土,难道什么事都要你蜀王说了算?蜀王这是想列土封疆吗?

  他那副嘴脸,显然是想把李恪往分裂大唐的路子上引。

  李恪尚未回应,李世民已然不悦道:长孙大人此言差矣!所谓王侯,本来就是列土封疆,这有何不妥?

  李世民一发话,其他身有王爵的人也随即附和:长孙大人似乎危言耸听了吧?

  这些王爷都是尚未到分封之地,留在长安为官的人,他们尚且不满意长孙顺德的话,那些已经到封地的人,若听到这话自然更是不满了。

  长孙无忌先前一直未曾表态,这时才暗暗给长孙顺德一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就此话题再延伸下去了。

  这长孙顺德先前还以为自己想了个好招,正准备发力对付李恪,却没想,他这话提涉及王爵权力问题,乃是十分敏感的话题,若是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边疆不稳。

  长孙无忌是老狐狸了,一听这话便知要坏事,若是一次得罪了所有王爵,便是他关陇集团再有能耐,也招架不住。

  所以,他马上授意长孙顺德住嘴,不要再往下争辩。

  但他当然不会轻易顺遂李恪的意思,眼下长孙顺德先失一城,只有他自己上前扳回失地了。

  上前一步,走出朝臣队列,长孙无忌一拱手,道:臣以为,蜀王之策,并非全无道理……

  他欲抑先扬,先将李恪个人能力夸赞一通,而后才一转风向:然蜀王虽能,却只有一人之力。若要他为整个蜀地的民生治理操心,怕是强人所难……

  在场众人都陷入沉寂,长孙无忌这话说得也有道理,若有地方官员辅助,李恪想统领全蜀,自然问题不大。可是不任命地方官员,让李恪一人操心整个蜀地,他确实忙不过来。

  但李恪压根就没想一人治理所有地方,他日后自然是想安插自己信得过的人帮他治理。

  可这话却不能在朝堂之上说出来,官员任命乃是朝廷的事,怎能赤裸裸说你想安插亲信呢?

  所以,臣以为,当蜀国,以及周边的彭州、茂州、嘉州等地,可按蜀王所说,由百姓自治。然其他地方嘛……自然还是要朝廷来任命官员的……

  长孙无忌这话,听起来算是个折衷方案。他顺李恪的意,让他在核心州县肆意自治,但周边地区必须由朝廷来委派官员。

  可是,朝廷委派,自然是他长孙无忌说了算了。

  他这等于是无形中削弱李恪的势力,并给关陇集团留下了伏笔。

  日后,若是李恪和李承乾真要对拼治理业绩,那他关陇集团就可从中作梗,让那些被派到蜀地的官员给李恪捣捣乱。

  蜀王党诸人都觉得李恪这样答应下来,似乎给自己留下了隐患,可长孙无忌的话说得并无漏洞,他们也无力反驳。

  但李恪这时却冷冷一笑,拱手对长孙无忌道:既然长孙大人为本王思量,本王便领你的情了!

  好!蜀王也同意此等方案,那便就此决定!

  李世民一锤定音,将这事拍板定下。

  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朝堂之争,就此落下帷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