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流匪

正文卷 第两千二百二十一章 猜测中的大户人家

大明流匪 脚踝骨折 4101 2023-08-02 03:57

  又是甲胃,又是鸟铳,妇人忧心起来。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孔氏依仗的就是读书人,所以更是如此,连带着孔氏族中其他人也是这样的看法。

  男人见妇人担心的模样,宽慰道:都是些家中的护卫,到处又都闹匪,家里养一些有兵有甲的护卫家中才更安全,而且只有大户人家才养活的起这样的护卫。

  你的意思说晴儿将来的婆家是个大户人家?妇人眼眸亮了一下。

  男人犹豫了一下,道:应该是吧!族老亲自给晴儿定的亲事,一般的人家也配不上族老出面。

  他地位太低,知道的并不多,哪怕知道的一些,还是因为要嫁的是他的女儿。

  说得倒也是。妇人认同的点了点头,旋即问道,女婿没来了?怎么说也应该见见丈人才对?

  男人一摇头,说道:没听说女婿来,不过不要紧,还没有过三媒六聘,未来的女婿总要过来的。

  但愿未来女婿别有什么缺陷,我这里心里总是有些不安,你说族老们家中也不是没有待嫁的闺阁小姐,怎么偏偏看上咱们家一个小门小户的闺女。妇人说道。

  男人想了想,说道:可能是因为咱家晴儿好看吧!人有勤奋,十里八乡少有的好闺女。

  晴儿是好看,可那些族老们家中的小姐也不难看,我这心呀,总是有些不安。妇人眉宇拧了起来。

  男人没有接话。

  妇人的担心,他同样有,可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族老们既然插手了自己女儿的婚事,他们根本阻拦不了。

  娘?什么湖了?男人和妇人的儿子使劲耸了耸鼻子。

  一股焦湖的味道往鼻子里灌。

  哎呀,我煮的粥!妇人连忙转身往灶台跑过去。

  顺手抓起木桶里的舀子,舀起一勺凉水掀开锅盖倒了进去,然后用一旁的勺子在锅底使劲搅拌。

  爹,娘,怎么这么大湖味儿!一道清脆的声音从篱笆墙外面传进院子里。

  我姐回来了!

  半大小子丢下一句话,朝院门跑过去。

  院门是一块半人多高的木板,跑过去的他急忙用手把院门拉开。

  年轻女子用腰顶着木盆走了进来。

  你娘熬的粥,不小心湖了,二子,去把你姐手里的木盆接过来。男人解释了一句,又让自己儿子去帮年轻女子。

  一手扶着木盆的年轻女子嘴角含笑的说道:不用麻烦弟弟了,就几步路,我自己放过去就行了,省得还要换手。

  姐我帮你。半大小子用手拖住了木盆的底部。

  年轻女子这一次没有拒绝,姐弟两个把木盆放到了靠屋门口的地上,撑起晾衣服的麻绳,一件一件的把衣服晾在麻绳上。

  晾完衣服,年轻女子把木盆靠在了屋檐下面。

  姐你听说了吗?族里为你找的夫家是大户人家,这一次来了好几十个护卫,都穿了甲胃拿着鸟铳,可威风了。晾完衣服,半大小子急忙向自己姐姐表功。

  听到这话的年轻女子并没有任何喜色,反而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父母,嘴里问道:爹,娘,你们快管管二子吧,他说的都是什么呀!

  年轻女子并没有寻常女子第一次听到亲事时的羞恼,反而神色很平静。

  晴儿,你弟弟说的都是真的,族里给你许了人家,还是个大户人家。男人想尽可能的把女儿未来的夫家说好一点。

  事实上,他也认为是个大户,毕竟只有大户人家才能一出手就是几十个护卫。

  娘,爹和弟弟说的都是真的?年轻女子把目光转向灶台前的妇人。

  妇人放下手里的勺子,朝她点了点头。

  这是好事呀!女儿能够嫁到大户人家里,将来日子肯定过得好,还有能力照顾爹娘和弟弟。年轻女子笑着说。

  听到这话的男人心里好受了一些。

  虽然亲事是族老们定下的,可女儿能嫁到大户人家里,这辈子再也不用跟着他们继续受苦受累了。

  唉,就是不知道族老们介绍的人家到底怎么样?妇人面露一丝忧色。

  作为女人的她,太清楚一个女子出嫁的重要了。

  嫁到好人家还好,要是碰上后宅不宁的人家,少不了一些阴晦的事情。

  男人见妇人总是说些让人不高兴的话,当即不满道:族老们找的人家,肯定差不多了,难不倒你一个妇人比族老们还厉害。

  我就是担心女儿,毕竟连嫁到哪去咱们都不知道,万一哪天想要去见女儿都不知道去哪。妇人不高兴的说。

  《剑来》

  男人说道:这不是刚议亲么,等过了三媒六聘不久清楚了,你没事别老担心这些有的没得。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眼看就要吵起来。

  旁边的年轻女子这时候插言说道:娘,女儿也到了出嫁的年纪,能有族老出面安排亲事,这是好事,族中那么多待嫁女子,有几个能有这个殊荣,所以您就放心吧,族老不能看着自家人吃亏的。

  唉!妇人叹了口气。

  心中如何不明白,女儿是在宽慰她。

  年轻女子又看向自己父亲,说道:爹,您就别跟娘吵了,娘也是为了女儿好,毕竟女儿出嫁后,再想见面就不容易了。

  爹不跟你娘吵。男人对女儿保证的说。

  这时候,半大小子跳了出来,揉着肚子说道:娘,快吃饭吧,我肚子都饿瘪了。

  属你馋!年轻女子伸手葱葱玉指点了一下自己弟弟的脑门,旋即又道,饿了还不快去把桌子放好,我跟娘一会儿把粥端上去。

  他们这样的人家,平时的吃食就是喝粥,只有农忙的时候才会添一点干的。

  炕桌在土坯的床上放好,一家人围坐在桌子一圈。

  每个人面前放了一个粥碗,桌子中间是一碟切成丝状的咸菜头。

  家中最小的儿子早就饿坏了,顾不上碗里的粥烫嘴,吸熘吸熘的一会儿就全都喝进了肚子,就连咸菜都没吃几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