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正文卷 第207章 少年三杰,刘备用兵徐州

  临淄城。

  学堂。

  一大一小两个少年,针锋相对。

  左边的少年,约莫十岁,着装气质,与众不凡。

  右边的少年,十五六岁,少年老成,自有一股睥睨的气势。

  没想到竟有人要跟阿议比试兵法!

  别看阿议年少,但他可是跟着季宁公上过战场的,自幼得到了季宁公指点,兵法造诣不可等闲视之。

  咳咳,你们误会了,不是这人要跟阿议比试兵法,而是郑师有事离开让阿亮来负责考校想要求学的士子。结果阿亮躲内屋睡觉去了,就让阿议来考校了。

  阿亮又去睡觉了?这才什么时辰?

  你想睡,你也可以睡!郑师说了,吃好了睡好了才能养足精神钻研学问。

  别想忽悠我,郑师还说了,若是荒废了学业,就会被逐出学堂。

  哎,这少年是谁啊?有谁知道吗?

  好像是从淮南来的,最近淮南来的少年郎很多,也不知道为什么。

  还能为什么?淮南袁术在淮南横征暴敛,大概是让族中的杰出儿郎来青州求学避祸。

  如此说来,跟阿议比试的少年,不可小觑啊,但他到底是谁啊?

  对啊,他到底是谁啊?

  不知道啊!

  众人纷纷看向跟陆议对席而坐的老成少年。

  屋内。

  年少的诸葛亮,斜躺在卧榻上,闭目养神。

  如今正月天,临淄城的天气还有些寒冷,但诸葛亮的手中却摇着一柄小号的羽扇。

  这羽扇是诸葛亮比着郑平的羽扇制作的,除了羽毛小一号外,羽毛的根数都是一致的!

  甚至连缠绕羽扇的丝绸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

  由于青州向各州散布消息,大量的士民百姓涌入青州。

  其中就有不少大族少年郎,要来学堂寻个机会。

  毕竟,进了学堂,就成了郑玄的学生。

  优异的,还能成为郑玄的门生。

  这机会可不多得!

  不过今日郑玄受邀去给一个新建的学堂题字去了。

  青州的官学,大部分都是由民间出资。

  然后在官学的门前立一块石碑,上面会有出资者的籍贯和姓名表字,供世人瞻仰。

  以及,郑玄的题字!

  不过郑玄题字,并非是郑玄在石碑上刻印,而是郑玄在帛书上题字,然后匠人拿着帛书将字刻印在石碑上。

  这帛书则会成为出资最多的一家的珍藏。

  郑玄临走时,让诸葛亮来考核这群想要求学的士子。

  毕竟其他老师都有事,就诸葛亮最闲。

  诸葛亮考核了几个后,就觉得无趣。

  以诸葛亮如今的才学,已经远超普通成年士子了,更别说一群少年士子了。

  正好。

  太史慈上回去了扬州后,陆康将从孙陆议给送到了临淄城。

  这陆议虽然年少,但天资聪慧,又只比诸葛亮小两岁,颇得诸葛亮喜爱。

  诸葛亮有事没事,就将陆议带在身边,指点陆议如何学习。

  与其说陆议在跟着郑玄学经,倒不如说陆议在跟着诸葛亮学习诸子百家术。

  陆议对于兵法又极为痴迷,是学堂中除了诸葛亮外,对兵法领悟最深的一个了。

  蹭蹭蹭。

  一阵敲门声响起。

  诸葛亮伸了个懒腰,直起身来。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瓦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咦,不对。我是午后入睡,这也不应景啊。

  别敲了,没关门。

  话音刚落。

  陆议小心翼翼的推开门,眼神有些飘:阿亮兄,我肚子疼,想如厕,外面还有几个没考核完。

  去吧,去吧!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坐不住。诸葛亮打了个哈欠,没有看到陆议那漂浮不定的眼神。

  陆议得到许可,暗暗欢呼一声,一溜烟儿的跑了。

  倒是跑得挺快的。诸葛亮下意识的嘟囔,走出了内屋。

  众学子见诸葛亮出来,顿时呼了起来。

  阿亮,阿议说他要如厕,这借口你也信啊。

  嗯?不如厕他跑那么快作甚?

  那是因为他输了。

  输什么了?

  跟人比兵法,然后连输三场,最后嘴犟说阿亮你才是学堂里兵法造诣最高的一个,唤你出来后又怕你责怪,所以就跑了。

  既然夸我,跑什么跑?我本来就是学堂里兵法造诣最高的一个!

  怪不得阿议最近越来越张狂,阿亮你别把阿议给带坏了

  诸葛亮有些惺忪的眼神渐渐变得清澈,扫了周围的学子一眼,随即取出羽扇,轻轻一摇:显谋兄曾说,人不轻狂枉少年,心无浪荡非君子。

  众学子不由摇头。

  陆议之狂来源于诸葛亮,而诸葛亮之狂来源于郑平。

  郑平之狂

  众学子钦慕还来不及,压根不觉得郑平很狂。

  阁下如何称呼?诸葛亮坐在陆议刚才的位置,看向眼前的老成少年,拱手一礼。

  少年仔细打量诸葛亮,回礼道:淮南成德人,刘晔。

  诸葛亮目光灼灼:亮曾听闻,淮南成德有一少年豪杰,亦是姓刘名晔。

  时年刘晔七岁,其母临终遗言‘普之侍人,有谄害之性。身死之后,惧必乱家。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恨矣’。

  而刘晔十三岁时,遵循其母遗言,入室杀侍者,径出拜墓。

  其父震怒,遣人追刘晔问罪,但刘晔却言:亡母顾命之言,敢受不请擅行之罚。

  汝南名仕许劭擅长识人,听闻此事后,断言刘晔有佐世之才。

  不知此人跟阁下,是否为一人?

  刘晔眼神谦逊:子将公昔日之言谬赞了,晔只是遵循亡母顾命之言,当不得真。

  众学子纷纷大惊。

  佐世之才?好狂的断言。

  我只听说过颍川荀氏文若公被称为王佐之才。

  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比我还小上两岁,真不是妄言吗?

  比你小且比你有才的多得是,比如阿亮,比如我。

  跟阿亮比,真不知羞啊你们!

  别闹了,仔细听吧,阿亮的眼神变了。

  看来,又要掀起一阵龙争虎斗了,阿亮比兵法,从来没输过。

  既然是佐世之才,又赢了阿议,那一定有些本事,我有些期待阿亮会输了,这样阿亮就不用狂了。

  阿亮狂也是有真本事啊,别嫉妒。

  我不嫉妒,我就想看到阿亮输,这样会很有趣。

  众学子的低语声,传到了刘晔耳中。

  刘晔亦有比试之意:我们要比兵法吗?

  就在众目睽睽、众士子期待下,诸葛亮起身,看了一眼后面还排着长队等待考核的少年士子,不由多了埋怨:比什么比啊!就一个入学考核,到这时辰了还没结束。

  怪不得阿议会跑,这是担心我抽他啊。

  刘晔,恭喜你,你通过了学堂的考核!以你之才,足以成为郑师的门生。

  然,学虽无先后,但入门有先后,以后我就是你师兄了。

  师弟啊,剩下的考核就交给你了。

  师兄我得去寻阿议了,竟敢蒙我!

  刘晔顿时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向径自离去的诸葛亮。

  可——

  考核规矩你来定。

  看着疾步离去的诸葛亮,刘晔顿时愣在了原地。

  众学子也纷纷摇头离开。

  我就知道,阿亮怎么可能坐下来跟人比试兵法。

  哎,又错过好戏。

  别埋怨了,回去温习功课吧,郑师回来要检查的。

  竟然是被子将公断言有佐世之才的刘晔,我的名次又得降低一名了。

  知足吧,好歹回家还能吹嘘一下。

  见刘晔还有些愣神,一个学子好心提醒:晔兄,不用惊诧,学堂的氛围很轻松的。

  阿亮的意思是,你既然被子将公称为佐世之才,那完成对剩下求学学子的考核,就是对你的考核。

  这种不坦率的理由,想必你能稍微接受。

  刘晔嘴角一抽:坦率的理由是什么?

  学子笑道:无他,阿亮急着去寻显谋先生。我倒是挺羡慕你的,一来就能让显谋先生知道你的姓名。

  刘晔眼神一动,明白了学子的好意,随即拱手一礼:晔,多谢了。

  而在另一边。

  诸葛亮骑上小马驹,带上明显被揍过一顿的陆议,来寻郑平。

  陆议虽然也自幼学习强身之术,但气力和招式明显比不过在军营接受过于禁训练的诸葛亮。

  再加上陆议诓骗诸葛亮在先,被揍了也只能悻悻的忍着。

  扫了一眼陆议,郑平不由轻笑一声:阿议啊,你好歹也是季宁公的从孙,怎么老是被阿亮揍?

  陆议似乎多了些勇气,气鼓鼓地道:显谋兄,阿亮兄以大欺小。

  郑平放下手中的文书,摇扇一笑:阿亮比你大,注定以大欺小;然而这两碗水端不平,阿议你难免也有怨气。

  这样吧,自明日起,你跟阿亮一起去于副将的军营训练吧。

  陆议的小脸儿顿时变得惨白:显谋兄,刚才是戏言。

  郑平笑眯眯的道:无妨,兵者诡道也,若连戏言都不会,就不配学习兵法。这也是之前我不让你去军营的原因,如今你学会了戏言,就表示已经入门了,可以去军营接受真正的锻炼了。

  陆议顿时呆住。

  郑平不理会呆立的陆议,又看向诸葛亮:急着寻我,有什么事?

  诸葛亮微微敛容:学堂来了个少年,是淮南成德人、曾被许劭断言有‘佐世之才’的刘晔。阿议跟其比试兵法,连输三场。

  郑平眼神一动:淮南刘晔,这倒是个意外的收获,不过淮南刘氏是大族,刘晔孤身来青州,必然有其他缘由。

  先探探刘晔来青州的目的,能不能从刘晔口中得到淮南的情报,就看你的本事了。

  诸葛亮自信泰然:显谋兄放心,亮定然不负所托。

  正说间。

  侍从急急来报:别驾,使君请你立即去府堂议事。

  郑平不疾不徐,点头起身:阿亮,阿议,你们先回学堂。

  吩咐完,郑平径直来到府堂。

  府堂内,除了刘备,还有糜竺。

  子仲兄,你什么时候来的临淄城。郑平眯着眼睛打量糜竺。

  此时的糜竺,风尘仆仆,一脸疲惫,一看就是策马疾行过的。

  糜竺气息有些不稳:陶使君跟曹操打起来了!

  郑平眼神一凛:细说。

  糜竺微微喘气:十日前,曹操遣沛相袁遗,索要小沛等城池。陶使君自然不愿给,回绝袁遗的使者说‘除非拿寿春来换’。

  陶使君担心曹操会来抢小沛,于是派遣许耽统帅两千丹阳兵进驻小沛。

  五日前,曹操遣曹仁、曹洪进攻小沛,许耽出城迎战,但被曹洪一刀斩首,小沛也被曹操占得。

  陶使君大怒,不顾众人劝告,亲率大军去抢小沛了。

  郑平不由冷笑:陶恭祖这是自寻死路啊,强占小沛本就不义,曹操先礼,陶恭祖反而故意挑衅。

  那曹操在蒙城大败袁术,将袁术的势力驱逐出豫州,兵威正盛,也是志得意满的时候。

  偏偏这个时候去招惹曹操。

  糜竺也道:我也是这般想。倘若陶使君不敌曹操,曹操又趁机兵进徐州,徐州如何能抵挡?故而快马来寻刘使君。

  刘备凝声道:青徐本有结盟之义,若陶使君不敌曹操,青州不能不出兵相救。

  只是陶使君有错在先,青州若是不明是非,难免会落人口实。

  郑平轻摇羽扇:出兵徐州,未必就是救陶恭祖。

  这东海还有十万青州乡民在屯田呢,焉能让曹操和陶恭祖之间的私怨而祸及青州乡民?

  刘备会意:天下皆知我刘玄德义救青州五十万乡民,在东海屯田的乡民受难,我刘玄德岂能不救?让谁统兵去徐州比较合适?

  郑平眼中闪过杀意:可让云长率先登营前往东海,翼德率锐士营借道泰山郡驻兵南城,遥望小沛。

  若曹操赢了陶恭祖后,继续进兵徐州,就令翼德直取小沛,断曹操归路。

  徐州,不是曹操想来就能来的地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