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正文卷 第03章 青州祸事,郑平策论黄巾

  刘备看向渐行渐远的郑平,不由感慨:竟是北海康成公之子,真乃奇士也!

  这时,关羽和张飞跟了上来。

  大哥,郑都尉怎么离开了?关羽眯着丹凤眼,颇有些疑惑。

  郑先生之事,容后再议!刘备微微敛容:这次我们中了黄巾贼的埋伏,必有奸人通敌。

  虽然疑惑郑都尉怎么变成了郑先生,但关羽和张飞识趣的没有多问。

  而奸人通敌,则让关羽和张飞十分的恼怒。

  关羽眼中饱含杀意:大哥说得对,这次我们本来是去奇袭黄巾贼的营地的,却被黄巾贼半道埋伏。若无奸人告密,黄巾贼怎么可能提前部署?

  张飞大怒:俺也是这般认为!怪不得前几任县尉都死了,敢情这其中还有猫腻。

  刘备闭眼静思片刻,嘱咐道:云长,你亲自去趟平原,将此事告知陈相。另外,再向陈相打听一个人。

  关羽点头:大哥想打听谁?

  刘备看向郑平离去的方向,语气凝重:北海康成公之子,郑平!

  .....

  另一边。

  郑平辞别刘备后,继续踏上了返回高密县的行程。

  今日偶遇刘备,见识了刘备的权谋机变、待人接物以及当前志向后,郑平心中的热血又渐渐沸腾了。

  天下间的人杰,刘备绝对算得上一个。

  起于微末,一生飘摇,在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的双重压力下,硬生生的拼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江山社稷,续汉四十三年。

  跟大部分的士人一样,郑平一开始着眼的目光,都在袁绍、曹操等公卿身上。

  倒不是郑平不清楚史书的记载,而是郑平依旧怀有史书记载可能跟穿越的这个世界有出入的想法。

  毕竟史书只能参考,不能偏执的认为那就是真实。

  倘若能辅佐最强者,结束乱世就会更快。

  如同西汉末年,刘秀一枝独秀,二十八岁白手起家,三十一岁称帝建立东汉,用十一年的时间就平定天下,结束了乱世。

  因此郑平才会在十六岁的时候出游诸州郡,遍识天下雄才。

  少读万卷书,当行万里路。

  道听途说可能是假,亲身见闻方能定真。

  但结果却令郑平心寒。

  如史书记载的一般,优柔寡断的袁绍、多疑成性的曹操、轻而无备的孙坚.....

  没有一個符合郑平对明主的要求!

  至于刘备……

  虽然刘备符合郑平对明主的要求,但命途多舛,前途未卜。

  因此郑平一开始并未去考虑刘备。

  即便在刘备有求贤之意时,郑平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给了刘备一个求贤的下限。

  县尉,是没资格求贤的。

  想求贤,至少得是县令一级。

  而且得是县令,不是县长!

  县满万户者,其长官称令,不满者称长。

  以高唐县的户口和田地,认真治理,是可以打造一支千人规模的精兵的。

  这是郑平的最低要求了。

  想在这乱世中称雄,唯有执掌一县军政,才有施展羽翼的可能。

  若是颠沛流离,只能以客将或伪职的身份托庇于诸州郡牧守,是难以抢得大势的。

  正因如此,郑平才会提醒刘备黄巾贼可能跟县中人有勾结。

  以刘备的权谋机变,自是能领悟郑平的用意。

  自高唐入高密,郑平一路有惊无险的回到了故居。

  得知出游四年的次子平安归来,一向沉稳的郑玄,连著书的平和心情都没有了。

  显谋,这一路,可有收获?

  郑玄今年六十有三,虽然两鬓斑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身材硬朗、精神矍铄。

  千言万语,在见到郑平的一瞬间,却又化作了一句对郑平出游的简单询问。

  言语虽然简单,却自有慈父深情在。

  郑平笑而答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郑玄捋了捋美髯,欣慰道:《老子》有言: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磨砺四年,显谋锐气内敛,更有古之贤士之风了。

  这次回来后,就留在家中随你兄长一道研读经书。

  再过三年,就可以举孝廉了。

  你的婚事,也该考虑了。

  北海孔文举有一女,已经到了及笄之龄。知书达礼,颇为贤淑,若显谋有意,为父便寻人说媒。

  郑平却是摇头道:父亲,不论是跟兄长研读经书,还是婚事,都不是暂时要考虑的。青州即将有祸事,父亲要早作准备。

  郑玄一愣:青州殷实,军革尚众,焦使君亦是此间名仕,何来的祸事?

  郑平轻轻摇头:焦和好立虚誉,清谈高论。吟诗作赋,注解诗文,或许有些才能,但要牧守青州,却是青州的不幸。

  见郑平直呼焦和之名,又对焦和言语鄙视,郑玄连忙提醒:显谋,这话可不能在外人跟前提及!青州黄巾不是一时之患,焦刺史要扫平黄巾,也是需要时间的。

  父亲,你太乐观了!郑平对焦和心存鄙夷:我回来的途中,曾多次遇见黄巾劫掠城邑。但各郡县官兵,少有能击贼的。

  甚至还有县中官吏,勾结黄巾贼清除异己,劫杀过往行商。

  焦和身为刺史,有监察郡县官吏职权,却赏罚不明,崇信巫祝,军政诸事,竟然要询问巫祝才能决断。

  真是可笑至极!

  今年的青州,雨水奇少,倘若旱灾持续,几乎可以预料今年的秋收,将会何等的凄惨!

  百姓无存粮,官府又征税,昔日张角旧事,恐将在青州再度上演!

  张角旧事?

  黄巾再演?

  郑玄摇头轻笑:显谋,你的断言,是否有些夸大其词了?青州虽然不怎么太平,但也不至于闹成张角旧事!

  虽然知道青州有黄巾,但郑玄一直都认为青州的黄巾只是昔日张角黄巾之乱残存的部分,如郑平这般的断言,让郑玄难以置信。

  郑平敛容:父亲,你专注于著书立说,极少探闻天下事,自然难以相信。但父亲可知,青州境内,已有黄巾‘屠城邑’?

  屠城邑~

  郑玄的笑容戛然而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