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正文卷 第265章 荀彧发狠,郑平部署河北

  明公,关中急报!

  许县。

  得到钟繇密信的荀彧,急匆匆的来寻曹操。

  文若,何时如此惊慌啊。曹操正在用膳,见荀彧火急火燎的模样,不由笑而问道。

  荀彧此刻可没心情跟曹操说笑,语气急切:钟元常来信,张邈跟吕布陈宫一反常态,力谏天子迁都陈留!

  曹操的笑容渐渐凝滞,手中的饭碗也轻轻落下。

  随即,曹操起身踱步,一双细眼之中多了几分冷意。

  张孟卓这是自觉在关中待不下去了,要借兖州士族之力执掌朝殿权柄了吗?

  不,不对。张孟卓若早有此意,就不会拖到现在。

  是什么原因,让张孟卓下定了决心要迁都的?

  因为关中的旱灾吗?

  荀彧心中亦有疑惑,但此时也不是去深究原因的时候:明公,天子绝对不可以迁都陈留,否则明公欲佐天子荡灭群贼的大业,再无可能了。

  关中旱灾,正中荀彧下怀。

  然而,张邈、吕布、陈宫一反常态力谏天子迁都陈留却是出乎荀彧预料。

  倘若天子真的迁都去陈留,短时间内断无可能再迁都来许县了。

  陈留,那是兖州士人的地方。

  荀彧虽然能凝聚颍川士人的力量,但也难以喧宾夺主的跑去兖州跟兖州士人争锋。

  曹操亦是明白这个道理,蹙眉道:文若可有良策?

  荀彧凝声道:第一,明公立即上书,向天子陈述迁都陈留的弊害。

  第二,在长安散布谣言,就言张邈提议迁都陈留是想趁机让兖州士人入朝执掌权柄,那群跟随天子的公卿旧臣担心迁都陈留后利益受损,必然会强烈反对。

  第三,立即调拨三军,明公亲自押送谷米前往关中赈济关中饥民,安抚民心。再吩咐诸将,大力宣扬颍川殷富,若有不愿待在关中的,可前往颍川避难。

  第四,待得关中饥民感念明公活命之恩时,明公则可觐见天子,邀天子主持颍川的秋祭,天子若见到颍川政清人和、百姓富足,就不会再往他处。

  荀彧一环接一环,先陈述迁都陈留的弊害,然后激化朝中公卿旧臣跟张邈、吕布、陈宫之间的矛盾。

  随后又以赈济灾民为由,宣扬颍川的富足,让关中饥民感念曹操的仁德,纷纷向往去颍川。

  最后再邀刘协前往颍川主持秋祭。

  字字不提迁都许县,但步步都在引导刘协来许县。

  曹操不由抚掌大笑:文若之言甚善啊,只要天子来了许县,就断无再去陈留的可能了。

  顿了顿,曹操又道:只是张孟卓反应如此激烈,恨不得马上让天子迁都陈留,必然是遇到了什么紧急事。

  我本来猜测是关中旱灾引起的,但转念一想,似乎又跟关中的旱灾干系不大。

  荀彧却道:明公无需担忧,钟元常若是得到消息,会立即传讯的。当务之急,是要先断了天子迁都陈留的可能!

  就在曹操积极应对刘协迁都诸事时,荀谌的回信也送到了临淄城。

  伯圭兄还是不肯来青州啊。见到回信,刘备不由长叹一声。

  虽然,荀谌的回信是说公孙瓒不信任袁绍,所以要等长子公孙续和妻女抵达青州后才会弃城,但刘备对公孙瓒也是颇为了解的。

  公孙瓒说出这样的话,就等于是在托付后事了。

  刘备召来郑平和荀攸,商议白袍军去迎接公孙瓒家眷一事。

  荀攸没有开口,只是静静的看向郑平。

  从郑平去临济城寻荀攸、并让诸葛亮和陆逊诓骗荀谌开始,荀攸就很清楚,郑平已经在针对袁绍布局了。

  善意的提醒荀谌,便是荀攸不想荀谌掺和此事太多,避免落入郑平的算计。

  营救公孙瓒对于青州而言,是一件很冒险的决定。

  哪怕袁绍表面答应了刘备的条件,让白袍营去迎接公孙瓒的家眷依旧是在犯险。

  两帝同天,袁刘分属两国。

  袁绍和刘备没有订立正式的盟约,即便袁绍违反了约定,那也只能怪刘备太天真。

  然而,以郑平的才智不可能料算不到这一点!

  郑平敢若无其事般的给刘备献这营救之策,那就只有一个可能:营救公孙瓒只是郑平的诱敌之计!

  公孙瓒是诱饵、公孙瓒的家眷是诱饵、甚至于白袍营都是诱饵!

  这是迄今为止,荀攸根据少量的情报作出的最有可能的推断。

  公达兄以为,白袍营去迎接公孙将军的家眷,是否会顺利?郑平对上荀攸的目光,摇扇而问。

  荀攸淡然一笑,不假思索地道:若青州不介入,袁绍一样可以攻破易京城。

  如今青州介入此事,虽然看似给了袁绍一个速破易京城的可能,但反过来讲,这等于是袁绍再次受到了青州的威胁。

  以前的袁绍,因为势弱,还能忍受青州的威胁;可如今的袁绍,聚三州之势,又有乌桓、匈奴相助,又岂会忍受青州的威胁?

  如此爽快的答应,必然是想趁机速破易京城的同时,将白袍营和公孙将军的家眷截杀。

  倘若成事,袁绍或许还会给使君来信嘲讽,以泄往日之恨。

  刘备闻言大惊:袁绍若反悔,不仅救不了伯圭兄的家眷,白袍营也会身陷险境,这可如何是好。

  荀攸目视郑平,意味深长地道:想必郑军师,早已有了万全之策。

  郑平摇扇大笑:幸亏公达兄效力的是使君,否则我的计策就难以成功了。

  刘备见荀攸和郑平哑谜一般的对话,内心好奇不已:显谋,既然有万全之策,何不细说一二?

  郑平徐徐而道:使君跟袁绍,分属两国,即便有书面盟约也有撕毁盟约的时候,更何况如今只是口头盟约。

  袁绍跟使君本就有旧怨,如今使君又故技重施,袁绍定然是忍不了的。

  答应得如此爽快,无外乎将计就计,想趁机灭掉使君派往易京城的白袍营。

  然,这用计如对弈,我走一步,算对手十步;同样,对手走一步,也会算我十步。

  我能猜到袁绍必定反悔,袁绍麾下的谋士也定然能猜到我会留有后手。

  这是一个不断堆叠、互相计算的过程。

  要比拼的,是谁能先猜出对方的应对手段,谁能先识破对方计策中的陷阱并将计就计改成新的陷阱,谁能先引出对方的破绽。

  以及最重要的一环:谁能先识破对方的最终目的!

  刘备听得云里雾里,不由苦笑:显谋,你这说了跟没说一样。

  郑平轻笑:使君,用计博弈,本就如此。对手的每一次应对,都是一个不同的变数,而我需要根据对手不同的应对方式,来推算出最适合的反制之策。

  想要在短时间内,将一个部署了几个月的计划说清楚讲明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部署了几个月的计划?

  一听到这话,刘备顿时收起了对具体行计的好奇心,敛容问道:显谋可否告诉我,你这次用计的最终目的?

  郑平手中的羽扇微微一顿,徐徐吐出几个字。

  而这几个字,让刘备和荀攸都忍不住脸色大变。

  良久。

  刘备倒吸了一口凉气,右手有些颤抖的端起水樽,饮了一口白水平复激荡的情绪:不得不说,显谋你的想法,总是令人难以揣度。

  真是疯狂的想法!

  荀攸亦是惊愕的看向郑平。

  虽然荀攸对郑平的布计有一些猜测,但听到郑平的最终目的后,荀攸忽然发现自己的思维还是太局限了。

  论解决矛盾的方式,荀攸一向都追求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解决。

  即便如此,荀攸还是小觑了郑平的胆略。

  友若叔父,你可千万别掺和此事,否则即便刘使君不记前嫌,攸也难救你一命啊!荀攸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看向郑平的眼神多了几分凝重。

  论布局之广、论用计之狠、论诡计多端,天下间无人能出郑平之右!

  刘备没有再问。

  郑平如今是军师中郎将,总掌青徐扬三州军政。

  刘备对郑平有足够的信任,既然郑平已经部署了几个月,那就没必要再细究细节了。

  而郑平的最终目的,也着实将刘备吓了一跳。

  这也意味着,越少人知道,就越容易成功。

  白袍营。

  孙策已经在训练营当了多日的小卒了。

  原本孙策还不明白,为什么自家亲娘会更中意赵云。

  直到前几日,尚未激活天赋的孙权跑来白袍营说是要见见准姊夫,孙策才明白不是自家亲娘更中意赵云,而是自家亲娘担心将赵云这个准女婿给吓跑了!

  可如此一来,孙策更郁闷了。

  在训练营中,孙策又跟赵云比了几次。

  虽然每战都是点到即止,但孙策也明白赵云一直都在谦让。

  于是有豪迈气的孙策,私底下直接以子龙兄称呼赵云,又以愚弟自居。

  子龙兄变妹夫,孙策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赵云了。

  阿瑜啊,为兄苦啊。孙策向周瑜倒着苦水。

  周瑜也很无奈,这几日孙策天天来诉苦,让周瑜也很受折磨:兄长,不就是一个称呼吗?何至于此!

  在军营称呼赵将军,在私底下称呼‘子龙兄’,至于妹夫这个称呼,忘掉吧。

  见孙策纠结的模样,周瑜不由乐道:兄长,你该不会是打不过赵将军,所以想喊一声妹夫来压压赵将军的威风吧?

  孙策矢口否认:阿瑜,休得胡说!为兄岂会是那种输不起的人!

  周瑜心中更坚定了猜测,笑道:若非如此,以兄长你往日的胸襟器量,又岂会在意一个称呼?

  这里就你我两人,说真话没人会听得到。

  孙策顿时泄了气,下意识的扫了左右,压低了声音:阿瑜,不瞒你说,我还真想喊‘子龙兄’几声妹夫。

  毕竟,孙淑可是我亲妹妹,我喊几声妹夫不为过吧?

  话音刚落,帐外响起一阵轻咳。

  孙策和周瑜连忙起身。

  是谁?

  军正夏侯兰。

  夏侯兰推开帐帘,似笑非笑的看向孙策:听说,你想喊子龙几声妹夫?

  孙策大笑掩饰:军正必然是听错了。

  谁知夏侯兰下一刻语气一变:其实,我也想听你喊子龙几声妹夫。

  孙策的笑容戛然而止,愕然的看向夏侯兰。

  不用这副惊讶的模样,子龙是一个敬畏礼法的人。夏侯兰轻笑:既然子龙娶了你的小妹,你唤一声妹夫也是符合礼法的,不用在意这事。

  子龙还奇怪,最近你怎么老躲着他,是不是上回用力过猛,败你太狠,让你连提枪的勇气都没了。

  孙策脖子一忤:我怎么可能连提枪的勇气都没有!

  夏侯兰这一解释,孙策心中的别扭也逐渐消失。

  赵云都不介意这些小事,孙策又何必太在意?

  周瑜则是问道:军正来寻我们,可有要事?

  夏侯兰敛容道:赵将军要挑选五百白袍营精骑,前往易京城护送公孙瓒的家眷回青州,你二人都要同往。

  孙策一愣:可我还没在训练营待满一年。

  夏侯兰道:这是郑军师下达的紧急任务,点名要你二人同往。

  周瑜不解:白袍营入了冀州,岂不是成了瓮中之鳖?袁绍可不是个善茬,我不认为他会让白袍营轻易的将公孙瓒的家眷护送回青州。

  夏侯兰看向周瑜的眼神,多了几分赞赏:你的疑惑,郑军师会替你解惑的。一起去帅帐吧,郑军师已经静候多时了。

  周瑜心下一凛。

  郑平亲自来白袍营,又点名让自己和孙策同往,这次前往易京城不是单纯的护送公孙瓒家眷这么简单!

  周瑜和孙策对视一眼,跟着夏侯兰来到帅帐。

  只听得郑平不疾不徐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人来齐了,那就开始吧。你们这次的任务,除了要护送公孙瓒的家眷外,还要充当一次诱饵。

  诱饵。

  周瑜神情一凛,隐隐有了猜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