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正文卷 第157章 尊王攘夷,天子也需要哄

  刘备凛然:既是显谋的姑丈,自当亲自延请。

  径直来到驿馆,刘备见到了正在跟郑玄叙旧的张逸。

  康成公!

  父亲!

  见郑玄在场,刘备和郑平急忙向前问礼。

  刘备虽然是青州牧了,但在郑玄面前没有一丁点儿的傲气,依旧是尊敬有加。

  郑玄见刘备和郑平到来,捋着短髯笑道:子贤,老夫刚才说了,玄德若是听闻你来,必定会亲自来延请你。

  张逸有些受宠若惊:托恩师之面,逸惶恐。

  郑玄引荐道:玄德,这位便是常山掾张逸、表字子贤,亦是北海高密人。年仅十三岁就出任县中小吏,后来辞去职务,拜入老夫门下。家父见其聪慧好学,心甚爱之,便将小妹许配给了子贤。

  子贤,这是青州牧玄德公,亦是子干兄门下;这是老夫的次子显谋,说起来你也有近十年未回青州了,可还能认得?

  郑平笑道:姑丈曾送君子德剑,小侄至今依旧佩戴,姑丈又岂会不认得?

  昔日郑玄受党锢之祸入狱,不少的弟子门人都来高密县送礼慰问,当时的尚书左丞张逸也中途回乡,赠了郑平一柄君子德剑。

  寒暄一阵。

  张逸道明来意:玄德公,此次来青州,是奉常山国孙相之命,欲跟青州结盟共抗袁绍。

  郑玄闻言不由暗暗一叹。

  若说郑家跟袁家的关系,其实也是剪不断的。

  郑玄是马融的门生,马融的女儿是袁绍的婶母。

  本可以和平相处,如今因为各自的利益权衡而变得敌对。

  郑平察言观色,看到了郑玄的眼神变化,于是提议道:使君,既然是公事,还是去衙署设宴再议吧。

  刘备连忙向张逸一请道:多亏显谋提醒,这却是我失礼了,子贤先生,且随我一同去衙署如何?

  张逸不敢推辞,向郑玄辞别后,就跟着刘备先行离去。

  郑玄见刘备和张逸离开,不由长叹出声:显谋,老夫亦知,这青州和冀州各有各的利益诉求,但玄德跟本初,真的不能以和为贵吗?

  郑平轻摇羽扇、眼眸清澈:大业未竟,难顾私情。郑家虽然跟袁氏有渊源,但这只是私情,不能因为私情而耽误了大业。

  方今天下纷乱,一半都因汝南袁氏而起,和解不了的。

  孩儿只能保证,在不耽误大业的前提下,会顾及些许袁氏旧情的。

  郑玄长长的呼了一口气:显谋,伱要成大业,为父自然会不遗余力的支持你。只是这天下的名流豪门,大抵都有些私情在。

  切勿相逼太狠,留下污名。

  郑平轻笑:父亲勿虑,孩儿知晓分寸的。要一起去衙署赴宴吗?

  郑玄摇头:既然是公事,那老夫就不去了。老夫虽然不知道显谋你是如何布局的,但常山国,能保则保吧。

  待事情谈妥,让子贤再来寻老夫叙旧。

  送郑玄上车,郑平则是翻身上马,来到衙署,刘备早已准备好了宴席。

  显谋,康成公未至吗?刘备有些疑惑的看向郑平身后。

  郑平笑道:父亲学堂授课疲乏,回去休憩了,此间事我等讨论即可。

  刘备点头,看向张逸询问道:子贤先生,可知这袁绍是如何得到冀州的?

  张逸叹道:公孙瓒假借讨伐董卓的理由南下,想以假途灭虢之计进攻邺城;韩馥自知不敌公孙瓒,于是将冀州牧让给了袁绍。

  随后,公孙瓒就撤兵回幽州了。

  刘备吃了一惊:伯圭兄?怎么会这样!

  公孙瓒配合袁绍南下,是刘备完全没想到的。

  郑平虽然能猜到,但并未将这推断告诉刘备。

  毕竟刘备跟公孙瓒关系莫逆,若是贸然给刘备说,袁绍要夺冀州很可能会跟公孙瓒联合,刘备是绝不会相信的。

  张逸将了解到的情报逐一陈述给刘备。

  伯圭兄怎么会如此不智啊!刘备不由拍案:无故攻伐邺城,伯圭兄就背负污名了,而袁绍却能获得救邺城的美名。

  刘备心中愤慨。

  对袁绍算计公孙瓒感到愤怒,也对公孙瓒轻易上当感到惋惜。

  郑平出声问道:元皓先生可曾去常山国?

  张逸点头:元皓公向孙相献策,欲让常山国依附大司马,避免袁绍举兵常山国。我临行之前,元皓公跟赵中尉已经前往涿郡了。

  郑平微微一捋,对幽冀局势已经有了清晰的了解。

  公孙将军南下邺城,必然是受到了袁绍的蛊惑。郑平斟酌用词道:如今袁绍诈取了冀州,又让公孙将军背负了污名,公孙将军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幽冀战事将起,使君还得趁早决断。

  刘备一凛:伯圭兄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不会忍这口恶气的。他有步骑两万,随时都可能会进攻冀州。

  这次是袁绍理亏,我得助伯圭兄讨这口恶气。

  郑平见刘备来了豪侠气,摇头劝谏道:使君,青州不可偏袒公孙将军。

  刘备眉头一蹙:这是为何?不偏袒伯圭兄,难道偏袒袁绍吗?

  郑平轻摇羽扇,凝声道:使君可曾想过,公孙将军为何会进攻邺城?

  刘备不假思索:自然是受袁绍蛊惑。

  郑平微微敛容:既然是受袁绍蛊惑,那袁绍也得拿出公孙将军想要的好处才能蛊惑得了啊。

  刘备欲言又止,眼神顿时变得复杂。

  公孙瓒想要什么好处?

  自然是邺城了!

  虽然公孙瓒被袁绍算计了,但那也是因为公孙瓒有贪邺城的心思才会被算计。

  可即便如此,我总不能坐视不理。刘备感到一阵纠结。

  郑平轻笑: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使君得去劝和。

  劝和?刘备眼神先是一喜、随即一黯,然后摇头道:不可!我深知伯圭兄的个性,若我去劝和,他反而会以为我忘恩负义、不顾往日旧情。

  郑平明眸睿智:劝和是需要平衡利益的。利益不够,公孙将军自然会怨恨使君;可利益够了,公孙将军只会认为使君仗义相助。

  刘备顿时喜道:显谋,还请详说。

  郑平凝声道:袁绍自知算计了公孙将军理亏,所以定然会先去大司马处状告公孙将军无故攻伐邺城之罪,希望大司马能约束部下。

  大司马本就跟公孙将军有嫌隙,如今见公孙将军假借讨董之名攻伐邺城,必然会震怒。

  然而,大司马即便问罪,公孙将军也不会理会的。

  倘若使君不介入,最可能的是公孙将军南下进攻冀州、大司马引兵断其归路,腹背受敌的公孙将军就会调头攻打大司马。

  如此一来,袁绍祸水东引成功,而大司马跟公孙将军就会正式决裂。

  刘备忿忿不平:袁绍祸乱冀州还不够,还要祸乱幽州,简直可恨!

  郑平眼神微凛:天子西迁,关东诸雄争权夺利,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如今的青州,尚不真正具备威慑群雄的力量,只能以权谋之术尽可能的平衡各方利益。

  刘备无奈长叹:显谋准备如何行计?

  郑平看向张逸:常山国虽然有意结盟青州,但青州却不能直接跟常山国结盟。

  张逸心头一紧:贤侄,这是为何?若不能结盟青州,如何能震慑袁绍?

  郑平轻笑:袁绍想祸水东引,让大司马跟公孙将军的矛盾剧增,青州又距离常山国太远;倘若袁绍真要举兵常山国,不论是青州还是大司马都难以策应的。

  既然如此,何不让常山国依附公孙将军?

  如此,公孙将军得了利,而袁绍也不敢再轻易进攻常山国,大司马跟公孙将军的矛盾也不用激化,公孙将军亦会感激使君。

  同样,幽冀两州暂时也不用出现战事,皆大欢喜。

  张逸凝声道:可公孙瓒得了常山国,想要进攻魏郡就很容易了,一旦有了冲突,岂不是让常山国陷入战祸?

  郑平眼神一凛:姑丈,公孙瓒跟袁绍的矛盾,只能暂时调和,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的!

  使君虽然有定天下之乱的大志,但青州目前需要时间来蓄势。

  乱世之中,想要保境安民本就不易,若不能放眼于天下大势,即便能多苟延残喘一阵,最终也只会被这乱世洪流埋葬。

  有公孙将军驻兵常山国,至少秋收之前不会再有战祸波及。

  青州能替常山国争取的时间,也仅限于此了。

  秋收之时,缺粮的黑山贼,同样会让常山国陷入战祸之中。

  虽然有了解决之法,但不论是张逸还是刘备都高兴不起来。

  刘备眼神复杂:显谋,兖豫战事尚未停止,幽冀战事又不可避免,洛阳讨董战也陷入僵持,汉室天下相继陷入战祸之中,青州该如何抉择?

  天下大势越来越复杂,刘备内心泛起出一种无力感。

  虽说勉强保住了青州,但天下大势的变化太快,快得本就如履薄冰的刘备,不得不再次有了青州难保的担忧。

  哪怕麾下聚拢了大量的文武贤士、又有圣旨册封青州牧,刘备此刻的心情也依旧沉重无比。

  见刘备心气有些低迷,郑平大笑起身。

  踱步轻迈,山河如在脚下,羽扇挥舞,江山皆在掌心。

  昔日周王室衰败,诸侯皆看不起周天子,不尊王令、擅自攻伐,连周围的夷狄也趁机进犯,周王室的权威被弃之如敝履。

  于是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以霸主身份宣告天下: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若有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

  这便是《春秋公羊传》中记载的春秋旧事:尊王攘夷。

  而如今,汉室权威同样被天下群雄弃之如敝履,各州郡国互不相服,亦是擅自攻伐、各逐私利。

  当此之时,使君应当效仿齐桓公葵丘会盟旧事:尊汉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

  有任何侵犯汉室权威的事,使君皆可请诏问罪!

  使君在劝和之前,可先遣人往长安请诏,将劝和的方案呈送给天子,并请天子宽恕越权之罪!

  态度一定要谦恭,也要多夸夸天子的聪慧和仁德,要让天子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刘备迟疑道:可如今朝政有董卓把持,这奏疏如何能送达长安天子之手?

  郑平笑道:董卓虽然把持朝政,但他名义上依旧是汉室的臣子,他也需要这天下人都承认长安天子的正统。

  遣刘艾来青州,本就存有拉拢使君的用意在。只要在奏疏上强调长安天子的正统,董卓就不会阻拦!

  刘备恍然大悟:显谋的意思,是想暂时利用董卓的权力来维护汉室的权威。借董卓之力反制袁绍等人?

  郑平持扇拱手:使君英明!董卓挟天子以令天下,使君亦可尊天子以制不服。

  刘备沉吟,思考这权略的利弊。

  良久。

  刘备询问道:但如今卢师正在洛阳讨伐董卓,我这个时候上表奏疏,岂不是跟卢师讨董背道而驰了?

  郑平笑道:使君多虑了!叔父讨董,名义是董卓废帝违背了人臣之礼。使君上表奏疏,尊的是长安天子,两者并不冲突!

  叔父并非迂腐之人,即便讨董成功了,这天子也只能是长安的天子,而不会再变成其他宗室王。

  使君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让长安的天子以及公卿大臣们,知道这天下还有一个会请诏的州牧!

  当然,这青州的难处,使君也得在奏疏上尽可能多的提及。

  民间有俗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懂事的孩子没人疼。

  天子虽然年幼,但对于臣子而言,依旧如衣食父母,得哄着!

  一旁的张逸已经看呆了。

  这是要让刘备学佞臣,去阿谀奉承吗?

  刘备沉思,他跟张逸的想法是不同的。

  郑平的理论:

  高情商:让天子有参与感和成就感,君臣融洽。

  低情商:谗言媚上的阿谀之徒。

  而刘备的理论:

  恨不能跟天子把臂同游、促膝长谈、抵足而眠

  十二点前还有一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