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帝国争霸之我在大唐当昏君

第391章 天子亦可强留

   眼见陆逊被雨化田带走,孙权感觉自己卑微得像个亡国之君。

   他不知道这样下去自己还能撑多久。

   鲁肃是他的底线。

   唐帝这明显已经动了再留鲁肃,让他一个人孤零零回东吴的想法了。

   倘若他真的强留了,他必与他反目。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他可是人皇啊!

   怎能被另一人皇踩着脸欺凌?

   “来,喝酒!”

   李韬拿起酒杯,和他们喝了几杯,然后道:“朕听闻魏、蜀、吴、楚境内皆发生了瘟疫?”

   听到这话,孙权立即把内心的憋屈统统甩到一旁道:“实不相瞒,如今瘟疫在四国肆虐,有的地方已是十室九空,惨不忍睹。”

   “吾在途经天启的时候,听说天启城内已经有人染疫了,其扩散之快恐怕还甚于天花,不知陛下可有良策应对?”

   这是他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

   若是李韬兑现承诺,让韩当和太史慈归吴的话,他会直接求助。

   但现在他真怕李韬狮子大开口。

   所以巧妙地以天启也被殃及了为突破口,向他问策。

   他可以对魏、蜀、吴等国瘟疫置之不理。

   绝不可能坐视瘟疫攻破天启,继而席卷整个大唐。

   如今天下名医都在他的帐下。

   他在宋隋境内天花爆发之时,琢磨出牛痘接种之法,成功扼制天花之事,早已传遍天下,被不少百姓称为“医皇”!

   如果说天底下谁最有法子应对这等凶猛疫情的话,那一定非他莫属。

   “果然,瘟疫也是你此行的目的。”

   李韬晃了晃酒杯,暗中嘀咕道:“朕主动抛出来,一方面是消除你内心的怨念;另外一方面也是引你上钩。”

   他在前些天已经接到徐庶和柳永的密报,知道天启也有瘟疫了。

   为了不引起恐慌,他封锁了消息。

   不过暗中已经让张仲景率领众名医,日夜兼程赶往天启。

   说来也巧,张仲景这两年在重点研究瘟疫,特别是伤寒之疫,并在撰写一本名为《伤寒杂病论》的医书。

   而在历史上,张仲景就是这方面的行家。

   他曾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及,“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这种烈度极高的大规模流行疫情,让他的宗亲都被殃及。

   曹植在《说疫气》中也有提及,“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嚎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无论是张仲景也好,还是曹植也罢,他们提及的建安年间的这场大疫,和这个时代正在魏、蜀、吴、楚四国发生的瘟疫差不多。

   它是由动物(马牛羊等)作为病毒宿主传播,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发病急猛,死亡率很高。

   患者往往会高热致喘,气绝而死。

   有些患者有血斑瘀块。

   历史上曹操所写的《蒿里行》其实更能描述这种疫情发生时的惨状。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在李韬看来,如果任由这场瘟疫发展下去,以今冬之冷,四国所面临的处境将会比这更凄惨。

   大唐也难以独善其身。

   他稳如老郎中,沉声道:“此瘟疫乃流行性出血热,也可称为伤寒

   。与天花不同,难有疫苗防治,当以救治疫区已经染疫的百姓为主。”

   孙权苦声道:“可御医和郎中都没有太好的救治之法,此瘟疫又蔓延太快……”

   “张仲景张神医擅长救治此病,朕已让他带人前往天启。朕在天启时曾向徐庶和柳永传授应对此类疫情之法。”

   “他们在上禀时就已经采取了行动,染疫范围应该不会扩大。张神医到达后,天启的瘟疫估计很快就能被扑灭!”..

   天启现如今可是一座人口达到七八百万的巨城。

   最怕这些流行疾病。

   李韬在成功应对天花后,便想到一定要在天启、长安这样的地方防范于未然。

   他一方面让徐庶和柳永制定了给天启百姓接种牛痘的计划。

   另外一方面就是亲自带着他们对此类疫情预案和推演。

   其实诀窍很简单,就是早发现,早隔断,早治疗。

   但知易行难。

   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很容易一传十,十传百。

   孙权趁机道:“张神医之名,吾早就如雷贯耳。他既已亲自出马,天启瘟疫可控。吾恳求陛下能够派他带着一众名医前往吴国,救百姓于危难,吾和吴国百姓必然感恩戴德,永记于心。”

   “咱们是一家人,唐吴亦是一体,你何必跟朕这么生分?”

   李韬转头看向曹正淳道:“宣张居正!”

   “喏!”

   曹正淳离开了一会儿,带回了张居正。

   就在孙权和鲁肃对他此举一头雾水的时候,李韬指了指张居正道:“我大唐的张宰辅,你们哪怕没见过,恐怕也听说过。”

   “治理此类大疫,需要过人的本事和雷霆万钧的手段,朕现在抽不开身,所以准备派张宰辅带着众名医和大量药材前往吴国,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扑灭瘟疫,尽可能多地救治吴国百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