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正文卷 第175章 嬴氏兄弟皆狡诈恶徒,我大赵无齿而已!

  左相隗状手持手术刀,立于监察系统顶端,俯视着那些不愿为嬴政所用的蝇营狗苟之辈!

  国尉魏缭手持剔骨刀,深入军方之中,已在着手对军规军律进行大改革!

  两柄利刃操于嬴政之手,借着战争迷雾对大秦展开了精致的内部手术。

  嬴政并不追求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寄希望于一战灭赵。

  嬴政掀起这场战争只是在为他的政治诉求而服务。

  但天下诸国却已尽数紧张了起来。

  魏王增更是慌的一批!

  五年前,大秦攻魏,夺二十余城,设东郡。

  四年前,大秦夺魏国朝歌。

  三年前,五国伐秦失败,大秦夺魏国汲地数城。

  自从魏王增登基以来,魏国就没赢过大秦。

  如今的魏王增早已患上大秦恐惧症,魏国驻秦国行人发回消息的当天,一名名骑士就带着求援信从大梁城向天下诸国奔赴而去。

  紧随其后的,则是倾巢而出的行人、说客,甚至是九卿!

  旬日后,邯郸宫高台之上。

  时年三十岁的赵王偃怎么都算不上老。

  可他却已面色苍白如纸、眼窝凹陷、鼻部红肿,若细细看去,还能看到他脖颈处的那片红色斑点。

  撑着病体,赵王偃依旧壮出王的威仪,肃然正坐。

  高台之下。

  已经年过百岁的魏国典客唐雎发须皆白,但却面色红润、肩宽体阔、以洪亮的声音正声开口:昔赵、魏、韩一衣带水,结兄弟之盟。

  而今,韩已亡,仅剩赵、魏唇亡齿寒!

  今秦王政擢灭韩大将长安君率军二十万以攻魏,必是为灭魏而来!

  若魏亡,则赵将三面环秦,背腹受敌。

  故而外臣请命,请赵王发兵助魏,此即是救魏,亦是救赵!

  唐雎说的十分诚恳。

  前几年秦国攻打魏国的时候你们不来帮忙也就算了,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魏国损失些许土地而已。

  但这次你们不来不行啊!

  你们若是不来,我们可能就得亡国了!

  到时候伱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赵王偃面露嗤嘲:去岁寡人遣庞将军合纵天下,魏王却当即拒绝!

  寡人本以为魏王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却未曾想,魏王竟然懂得这个道理,甚至在危难之际以这个道理为由而向我赵国求援!

  既如此,前番魏王拒绝合纵又是为何?

  莫不是因为彼时的秦国未曾发兵攻打魏国?

  说出一番诛心的阴阳之言,赵王偃舒坦了!

  在嬴成蟜攻打韩国的时候,赵王偃就开始调遣兵马意图增援韩国。

  可惜,嬴成蟜灭国灭的太快了,根本就没给赵王偃施展的空间!

  之后秦国内部陷入动乱,赵王偃派出庞煖游说诸国,意图组成第六次合纵联盟。

  为了反秦,赵王偃顶着一副病体付出了莫大努力!

  因为在赵王偃看来,那绝对是灭亡秦国的大好时机。

  可最终诸国依旧拒绝了赵王偃的提议,而赵王偃却因重病缠身根本无法独立组织伐秦之战,只能坐视一个大好机会从眼前溜走。

  在赵王偃看来,若不是这群猪队友不给力,秦国早就亡了!

  寡人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一个个推三阻四,落难之际倒是想起寡人了。

  早干什么去了!

  唐雎惭然拱手:魏已被秦屡屡夺地,国力衰微,纵是有心合纵亦无力出兵。

  我大魏君臣本意在修养生息数载,再与诸国伐秦,挽韩之祭祀。

  然秦虎狼也!

  方才灭韩便迫不及待的再次发兵,我大魏仍未恢复国力,不堪一战啊!

  赵王偃当即驳斥:我大赵近些年更是累战于秦,与秦国血战数场。

  魏国疲敝,我大赵同样疲敝!

  赵王偃倒是并非空口白话。

  论失地面积,韩、魏都远超赵国。

  但论战损兵丁数量,韩、魏加起来都没有赵国死的人多。

  赵国与秦国那是真往死里打!

  见赵王偃态度坚定、心情极差,唐雎也知这是魏国有错在先,只得无奈的当先给出条件:凡赵国援军,我大魏将担负一切粮草辎重所需。

  赵王偃不说话了。

  讨价还价这种事着实不符合赵王偃的身份。

  赵相郭开毫无阻滞的接过话头,瞪大了眼质问:我大赵的兵去帮助魏国抵抗秦国,由魏国来承担粮草不是应有之意吗?

  怎的?

  魏王增难道还有意令我大赵出钱出粮再出兵去为他魏国征战?

  凭甚!

  魏王莫非以为魏国是我大赵的宗主国乎?

  唐雎认真解释:王上助魏,非只是在助魏,更是在助赵。

  魏国存,则赵国东侧安稳。

  魏国亡,则赵国必陷入秦国包围之中!

  郭开断声反问:既如此,昔年秦国伐赵,魏国为何迟迟不曾救援!

  唐雎沉声道:外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昔年我大魏信陵君窃符救赵,缓邯郸之困!

  郭相又怎能言称我大魏不曾救援赵国?

  虽然来救援的是信陵君,且还是通过偷了魏王虎符这种方式发起的救援,显然说明时任魏王根本不同意发起救援。

  但你就说救没救吧!

  救了,你就得承这个情!

  唐雎拱手再礼:万望赵王体谅我大魏之困局。

  为对劳师之援军表以谢意,我大魏愿倍以待之!

  凡来魏之援军,无论粮草、辎重还是饷钱,我大魏皆愿按照人数的一倍来给付!

  郭开毫不犹豫的说:不够!

  若意欲大赵发兵,魏国至少还要再拿出两城之地!

  唐雎怒斥郭开:郭相,赵魏二国有着共同的敌人。

  帮助魏国就是帮助赵国,郭相又何苦斤斤计较?

  赵魏之间,唇亡齿寒也!

  粮草以后还能种。

  但城池丢了就是真没了。

  且魏国的国土真心不多了,丢一个城都不舍得啊!

  赵王偃突然开口:寡人一直以为我大赵与魏国乃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但历代魏王却让寡人明白,我大赵是唇,魏国是齿!

  大赵若亡,则魏国唇亡齿寒。

  魏国若亡,我大赵不过无齿而已。

  且唇久庇于齿,齿庇唇有几时?

  平日里罕见魏国救援赵国,多是赵国救援魏国,赵国本就付出良多。

  多给点粮草就想把我们大赵打发了?

  没那个道理!

  唐雎默然。

  最终只能无奈长叹:若赵助我大魏赢下此战,我大魏愿献上一城之地!

  知道唐雎能拿出来的条件就仅有这么多了,赵王偃略略颔首:既如此,此事容后再议。

  典客,带唐上卿去安置。

  唐雎拱手告退,赵王偃却并不准备容后再议,而是沉声发问:诸位爱卿以为,我大赵该当如何?

  郭开当即拱手:王上,臣以为,我大赵当救援魏国!

  秦国士卒勇武,所困者便是粮草。

  魏国却盛产粮食,若秦国夺魏土,秦国当不为粮草所困,甚至可能以丰盈之粮草与我大赵相对消耗。

  且外臣唐雎所言亦非虚言。

  若秦夺魏土,则我大赵将三面环秦,秦国可以从三面的任何一个方向进攻我大赵。

  如此,我大赵危矣!

  赵王偃眉头紧锁:然秦国愈强,去岁更夺韩地,可以从韩地征募兵员。

  即便合赵魏之力,依旧难挡秦之兵锋!

  郭开肃声道:正因为秦国愈强,所以我大赵才更需要借一切机会削弱秦国。

  臣谏言,发兵二十五万以援魏国!

  合赵魏优势之兵力,一朝剿灭秦国东进之兵,甚至反推战线夺回韩地!

  李牧:???

  率军二十万?

  你丫疯了吧!

  李牧当即出列:不可!

  我大赵可战之兵不过四十万。

  若发兵二十五万以援魏国,则我大赵必当边境空虚!

  郭开慨然道:边境空虚?更空虚的是我大赵粮仓!

  去岁北地旱灾,我大赵粮食歉收,若能将这二十五万大军派往魏国,这二十五万壮丁的口粮便会由魏国负责,为我大赵省下大笔粮草。

  不止如此,魏国还会倍以待援。

  若我大赵发兵二十五万援助魏国,就还能再赚足够二十五万兵马嚼用的口粮。

  里外里这可是五十万人的粮草!

  若能得到这份盈余,今岁大赵无饿殍矣!

  郭开越说越激动:用魏国的粮食打大赵的仗,何乐而不为?

  本相甚至都想将我大赵的兵丁尽数投入魏国!

  白得的粮草为何不要!

  李牧震惊而愤怒的呵斥:荒谬!荒唐!滑天下之大稽!

  郭相眼中难道就仅有粮草吗?

  若我大赵兵马尽数增援魏国之际,秦国来犯,该当如何?

  郭开当即回答:自是从魏国抽调兵马回援。

  秦国同时与赵魏开战,是秦国势弱,秦国还能拿出多少兵马来攻打我赵国?

  赵国境内的守军足以挡住秦国之兵,等待援军回援!

  李牧再问:那若彼时北方胡人一同南下,又该当如何?

  李牧认真的解释:东胡经历了十年修养,已经恢复了战力,月氏也正蠢蠢欲动。

  一旦我大赵的空虚被北方胡人们所知,他们很可能会南下劫掠!

  郭开笑而拱手:若北方胡人南下,自当请李将军北上阻挡胡人。

  李牧怒斥:本将不是万能的!

  本将若要抵挡北方胡人,也需要粮草,需要兵马,需要辎重!

  郭开的笑容缓缓收敛:不过是区区胡人而已,何至于令李将军咆哮朝堂,于王上面前失态?

  李牧气的浑身都在发颤。

  区区胡人?

  你知道本将和袍泽们付出了多少努力与牺牲才换取了你们这衮衮诸公的歌舞升平吗?

  区区胡人!

  赵王偃沉声呵斥:郭开!

  尔怎能漠视将士们的牺牲!

  郭开当即拱手:臣知罪,臣愿给李将军赔罪!

  赵王偃已经开口,饶是李牧心中再不满也不好深究,只能草草应了一句:无碍。

  旋即迅速转换了进攻方向:王上,末将以为,秦王与秦长安君皆狡诈,秦攻魏之战恐怕有诈!

  赵王偃不解发问:何诈之有?

  李牧认真解释:前岁,秦王令秦长安君引兵十万以攻我大赵。

  长安君出征后久久不前,后于屯留亲斩副将樊於期。

  秦王因此传令天下,定长安君违抗军令、擅斩副将之罪,并迅速筹集粮草征召讨逆之军。

  长安君立刻率军南下,状若仓皇奔逃。

  彼时天下人皆因为长安君是要携兵投靠他国。

  一众君臣略略颔首。

  这件事在天下间流传的很广。

  毕竟一名率领十万兵丁的落罪大将可是非常优质的资源。

  赵王偃甚至还派出过使者意图游说嬴成蟜,让嬴成蟜率军归赵,并愿意许给嬴成蟜以爵位。

  李牧继续说道:但在长安君南下后却并未投效他国,而是领兵攻打韩国,并最终灭韩!

  期间秦王从未收回对长安君的讨伐之令,那只讨逆大军也一直都在调遣粮草、征募兵丁。

  直至长安君灭韩之后,那只讨逆军终于出征,目的却是为了代长安君接管韩国关隘卡口。

  李牧肃声开口:末将以为,秦王与秦长安君皆狡诈恶徒也!

  既然秦王与秦长安君有过明攻赵而实灭韩之举。

  那秦王与长安君又如何不能明攻魏而实攻我大赵?

  若李牧这话被嬴政和嬴成蟜听见,二人绝对会被气到发颤,当场辩驳。

  我不是!

  我没有!

  别瞎说!

  寡人在王弟灭韩之前从未想过让王弟去攻打韩国,寡人怎的就成了狡诈恶徒!

  本君此战根本就不会去攻打赵国,此策是王兄所定,伐赵是王翦挂帅,本君不过是听令行事,本君怎的就成了狡诈恶徒!

  狡诈的分明是王弟/大兄!

  但可惜,赵国无人知道灭韩之战的内情。

  而嬴政和嬴成蟜那没有过提前沟通却默契完成的配合放在其他国家眼中,就是早有准备的声东击西!

  嬴成蟜和嬴政怕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