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正文卷 第584章 留给楚国的时间不多了!这王位坐着硌屁股啊!

  四月二十三日。

  阖闾城。

  楚王启骑在马上,带领一众楚国臣子巡视城池。

  这城墙还是不够厚!

  司工景怆目露错愕:还不够厚?

  今阖闾城墙基宽已达三十丈(69.3米),墙顶宽已达十丈(23.1米)。

  是昔阖闾城城墙厚度的三倍以上,已如大梁城一般厚重。

  王上的意思是,依旧不够?!

  楚王启归国后最重要的两项决定,便是北伐齐国和加固阖闾城。

  楚王启的声音转而温和:故而诸位爱卿当知,非是寡人责难诸位。

  唯有楚王启目光复杂的吩咐:熊兆,取来军报,念与诸位爱卿。

  大司农熊科等一众朝臣也齐齐拱手:请大王三思啊!

  而今日,秦军距离阖闾城不过数百里而已。

  传令兵的话音如一道雷霆般于所有楚国朝臣脑海之中炸响。

  去岁,秦军奔袭千里踏破阖闾城。

  不等楚王启话落,一阵凄厉的呼声突然自城外响起。

  军情急报,速开城门!!!

  而实是秦军投石车甚勇!

  嬴成蟜却只是率领齐军出征。

  他虽然不需要再为一员撒欢的猛将善后了,但他却需要面对越发狭窄的疆域。

  历经楚王负刍和楚王启两代楚王不吝人力的修葺,现在的阖闾城已经能与大梁城争一争天下第一坚城的名头。

  可回到楚国之后,楚王启才发现他虽然不需要再和君王抢夺权力了,但却需要和诸多权贵争夺本该属于君王的权力,他的实际权力甚至还没有在秦国当相邦时大呢!

  结果,楚王启还不满意?

  现下我大楚粮草并不充裕,还需要支撑前线将士们嚼用。

  大王!传令兵悲声而呼:前线,败矣!

  三息后,昭岑才茫然喃喃:又败了?!

  既如此,那便依诸位爱卿所言,再将城墙加厚五丈!

  在楚王启的命令下,一什传令兵被迅速带到了楚王启面前。

  都城难迁,便唯有加固城防,以抗秦军啊!

  景怆无言以对。

  所有楚国朝臣都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让路!

  他甚至连想迁都都不知道还能往哪儿迁!

  楚王启心里苦,楚王启还不能说。

  若大梁城极坚,故魏又何至于亡!

  楚王启沉声发问:大梁城坚,然,故魏何在?

  楚王启暗暗吸了口气,继续开口:诸位爱卿,且随寡人再看看城防……

  就算阖闾城能和大梁城争一争天下第一坚城的名头又如何?

  怎么就又败了!

  环尹熊兆当即上前接过竹筒。

  臣以为,以我大楚国力,最多最多也只能将阖闾城墙再加厚五丈。

  一众朝臣欣然拱手:大王英明!

  在大秦时,楚王启需要屡屡给嬴成蟜善后,为粮草、钱财、人才、人口等诸多问题发愁,还需要和嬴政围绕权力展开斗争。

  此战,楚国已经拼上了全力。

  楚王启豁然看向城门方向,断声道:将那传令兵带来此地!

  楚王启握着缰绳的手暗暗攥紧,却也只能笑而颔首:诸位爱卿所言甚是。

  楚王启的声音很温和,但楚王启内心的悲伤却无人能懂。

  若是更多,我大楚着实无力啊!

  大梁城早就已经落入秦军手中了!

  景怆沉吟半晌后,又和屈、昭二族留在都城的话事人对视一眼,方才拱手道:启禀王上!

  楚王启本以为这一切已经够艰难的了。

  核验过封泥印信后,熊兆取出竹筒内的竹简朗声念诵:臣,上柱国燕启禀大王!

  四月十六日,我部疲敌之策竟功,末将意欲决战而夺莒都。

  然,即将夺莒都宫之际,秦长安君并秦上将军翦联手指挥秦齐联军伏兵于我军不备之际尽出。

  是夜,我部大败,顺沭水奔逃南下,借下邳城据守整军。

  此战,我军战死、走失士卒二十七万一千六百零三人,伤者三百一十九人。

  下邳以北,全境沦陷!

  念诵间,熊兆的双手都在微微发颤。

  一众楚国朝臣更是不顾熊兆还没念完,便已然悲呼出声:此战之败,竟如此之惨?

  二十七万儿郎!那可是足足二十七万大好儿郎啊!就这么战死沙场了?!

  本官早已说过,既见秦长安君入齐,便休要再求胜果,见好就收便是,尔等却非要劝谏大王再战!再战!再战的结果是什么?惨败啊!

  哭个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军战死了如此之多的士卒,秦长安君会否趁势南下,直取阖闾城?!

  随着将军崔瑞的一声怒喝,楚国朝臣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二十七万儿郎战死沙场,对于楚国而言确实是惨重的打击。

  但现在更严峻的问题是,此战秦齐联军主帅是谁?

  嬴成蟜啊!

  但凡给他点机会,他就能像闻到鸡腿味的哈士奇一样撒丫子往敌国国都冲的嬴成蟜!

  现在楚国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并非是惨重的伤亡,而是保卫首都!

  楚王启的一颗心也直直的往下掉,沉声发问:上柱国军报可还有后续?

  熊兆赶忙继续念诵:莒都之败,其罪在末将!

  然,末将以为此战还有胜算!

  齐军不善久战,便是秦长安君领军亦无能克此沉疴。

  末将恳请大王准许末将领兵与秦齐联军长期对峙,以弱齐军士气、寻一得胜之机。

  末将愿立军令状,若不能得胜,则以死谢罪!

  上柱国燕,于下邳城叩首求请!

  项燕的请求超出了很多朝臣的意料之外。

  但项燕的话语却让很多朝臣眼前一亮。

  崔瑞看了楚王启一眼,见楚王启微微摇头,便肃然拱手:大王,末将以为,当驳回上柱国此谏!

  上柱国的心意是好的,可此战已大败如斯,我军已损兵折将为疲师,不堪再战。

  且秦长安君尤善突袭国都,若我国大军长期盘亘于外,很容易被秦长安君攻我不备。

  末将认为,相较于继续与秦齐联军交战,不若以割让淮河以南为代价,向秦齐二国请和,以此蓄养我大楚国力,谋求他日得胜之机!

  这是崔瑞的想法,也是楚王启的想法。

  楚王启借用齐楚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的目标,早在楚军夺取下邳城后便已达成。

  但彼时楚国内部的局面却超出了楚王启的掌控。

  嬴成蟜入齐的第一时间,楚王启就意欲罢兵休战。

  毕竟楚王启很清楚嬴成蟜打赢了多少场战役,又存在着多强的不确定性,楚王启是真不希望在王位尚未稳固的现在就与嬴成蟜正面对战。

  但包括项燕在内的所有楚国贵族却都不愿退却,执意再战。

  楚王启无可奈何,只能应允。

  而今,项燕大败而回,楚王启以为怎么都该罢兵休战了!

  然而昭岑却毫不犹豫的驳斥:荒唐!

  若我大楚与秦、齐求和,秦、齐必会应允。

  然,届时休养生息的是谁?

  是秦国!

  今岁秦国困于粮草和新附之地,故而不能出兵。

  但只要给予秦国三五年时间,秦国便能兴兵数十万,与齐国汇成百万大军伐我大楚!

  届时,那领兵之人还会是秦长安君!

  若我大楚不能趁着秦国休养的时机壮大己身,那么待到秦齐百万大军跨过淮河,我大楚又该如何抵挡!

  是故,末将附上柱国之议!

  昭岑看的很清楚,未来三到五年将是楚国最后的机会。

  现在楚国还只需要面对齐军和两万秦军,但五年后的楚国却将面对更加恐怖的秦军主力!

  如果楚国抓不住这五年的空窗期急速壮大,那楚国根本没有未来可言!

  崔瑞摇了摇头:彼时天下之势,已当易也!

  令尹多虑了。

  昭岑嗤声道:彼时天下之势或将易,然,贪婪如暴秦却不会停下征伐的脚步!

  昭岑面向熊启拱手一礼:臣敢问大王。

  秦王并秦长安君可会安于现状,不主动对我大楚发兵乎?

  看着一双双直视自己的眼眸,楚王启知道,楚国诸贵族已经做出了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楚王启反抗也是无效的。

  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郁结,楚王启朗声开口:秦长安君爱钓鱼治粪,非是好战之人。

  然,秦王却实乃贪婪无度之辈!

  此人绝对不会满足于现有的疆域,待秦国休养得当,秦王必再攻我大楚!

  昭岑松了口气,轰然拱手:末将,请战!

  昭岑身后,诸朝臣也齐齐拱手:末将,请战!

  楚王启‘畅快’大笑:哈哈哈~

  虽我大楚先败一番,然,我大楚勇士却依旧决心敢战,更已勘破齐军弊病。

  则此战,必胜!

  传寡人令!

  令太宰屈禾出使燕、赵二国,游说燕、赵二国助我大楚。

  许上柱国以临机决断之权,不纳上柱国军令状,叮嘱上柱国好生为国出征,休要做繁杂之思。

  寡人于阖闾城,等着为我大楚勇士们庆功!

  楚王启在笑,但楚王启心中却深深叹了口气。

  这楚王大位,是真硌屁股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