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正文卷 第63章 这大韩究竟是谁的大韩?

  秦王政九年十月十二日。

  天才蒙蒙亮,韩国重臣们便匆匆奔赴韩王宫,齐聚御书房。

  刚在御书房坐定,韩王安直接发问:可有国家愿意来援?

  右相张让没有答话,安坐如山。

  典客赵距起身拱手,沉声开口:回禀王上,尚未得到各国的盟书。

  楚国对出兵援助颇有些推脱之意。

  但我国在赵、魏二国的使臣都在竭力游说。

  韩、赵、魏三国唇亡齿寒,面对强秦更当齐心协力,二国救援我国的可能非常大!

  韩王安有些焦躁的质问:寡人不希望听见可能非常大。

  寡人需要看到他们的援军!

  赵距低垂头颅:王上,使臣必当竭尽所能,为王分忧!

  左相韩玘(qǐ)摇了摇头,起身拱手:王上,臣以为莫要对赵、魏二国多抱期许。

  酸枣之战让魏国折损了近半兵力,其后秦魏累战,魏累败。

  魏国就算是想要出征,短时间内恐怕也有心无力。

  赵国确实有出兵支援的实力,但秦国一直对赵国虎视眈眈,赵国必须要考虑万一发兵支援我国,秦国会不会兵出井陉,直取赵国腹地!

  韩王安听的更焦躁了:韩左相可解寡人之忧否?

  韩玘断声开口:向秦国求和!

  赵距当即驳斥:不可!

  若我大韩想与秦国合盟,秦国必然需要我国割让城池。

  但割让城池能保我大韩安寝乎?

  不可!

  秦国乃虎狼也,根本不讲信义。

  我大韩前番刚刚割让城池与秦合盟,秦国便发兵攻打我国,这合盟有何意义!

  韩玘冷声开口:赵典客怪罪秦国不讲信义?

  昔庞煖合纵之际,本相再三劝说诸位莫要随众伐秦。

  一旦擅启兵戈,我大韩与秦国之间的盟约就会随之破裂。

  两年前,我大韩亲手撕毁了秦韩盟约,如今秦国来攻,赵典客却怪罪秦国不讲信义?

  何其荒谬!

  在这一点上,赵距无言以对,只能再度拱手:王上,秦国乃虎狼也!

  割城求和,实乃割肉饲虎,即便求得一息安宁也会遗祸未来。

  请王上三思啊!

  韩王安强压心中愤怒的发问:我大韩亦拥兵十余万。

  难道我大韩不能直面秦国,战而胜之吗?

  赵距低声道:两年前,五国伐秦亦败,我大韩……

  韩王安打断了赵距的话头:那是因为五国兵马并不齐心。

  若楚国没有不告而别、暗自撤军,造成五国联军分崩离析,或许今日秦国已亡!

  韩玘这次倒是与赵距统一了战线,沉声开口:王上请勿有此心。

  若我大韩以一国之力独战秦国,即便能胜,也必是惨胜。

  且秦乃天下敌。

  既然与秦作战,赵、魏二国也理应出兵,怎能让我大韩独自承担损失?

  韩王安心中升起浓浓的悲哀,嗤嘲大笑:损失?

  我大韩存亡之危已在眼前,诸位爱卿还与寡人谈损失?

  难道我大韩就不能血性而战,打出我大韩的魄力,让秦国再不敢欺我大韩吗!

  韩玘皱眉道:王上,您失态了!

  沉默许久的张让终于起身,拱手开口:王上,此战秦国主帅乃是长安君。

  而长安君此人为秦国朝堂所不喜。

  据往秦使臣回禀,秦国已经断绝了供应给长安君所部的粮草辎重,甚至还意欲提二十万兵马讨伐长安君。

  此军看似拥兵十万,威胁极大,实则不过是无根浮萍。

  无须动他,过上数月您再看他,早已自行枯萎!

  韩王安有些诧异:果真如此?

  张让笑而颔首:长安君乃六公主之子。

  若王上心存疑虑,可书信询问六公主。

  韩王安已经信了几分,却是愈发诧异的感慨:军国大事,岂能因朝争而儿戏至此!

  张让认同颔首:秦国此战确实如同儿戏。

  秦国君臣也让微臣心知,攘外必先安内。

  只有步调一致、听从王上号令的朝堂,才能支撑对外作战的胜利!

  这句话说到了韩王安的心坎里。

  对啊!

  韩国变法所追求的不就是一个君主集权的朝廷吗!

  没给韩王安感慨的时间,韩玘直接发问:张相,秦国那二十万大军可曾发兵?

  张让顿了顿,微微摇头:未曾。

  韩玘笑了:张相,我等皆愿步调一致的听从王上号令。

  但张相焉知秦国并非如此?

  秦国那二十万大军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集结完毕,却一直未曾出征。

  秦国宣称是因为粮草不足所以无法出征,张相信吗?

  韩玘声音转而肃然:那二十万大军的目标根本就不是秦国长安君。

  若赵国发兵助我大韩,那二十万大军顷刻间便会杀入赵国境内!

  此乃秦国之诡计也,张相安能相信?

  如今最好的方法就是向秦国求和,而非向赵、魏求援!

  张让认真的解释:以秦国局势来看,长安君……

  韩玘粗暴的打断了张让的话,正声质问:张相只需要告知本官。

  秦国二十万大军为何迟迟不曾发兵?

  眼看一众群臣又吵了起来,韩王安无奈的揉了揉鼻梁。

  为太子时,韩王安对父王满心不满,甚至屡屡怒斥父王。

  韩王安总觉得他的父王太怂了,优柔寡断、犹犹豫豫的根本不像是个王,若他来做韩王,他一定会比父王做的优秀太多!

  但当他真正当上韩王时却发现,他把一切都想的太简单了。

  对外,韩国贫瘠的国力和战争实力让韩国只能左右逢源,四处抱大腿。

  对内,以张让为首的张家族人把持朝堂已久,已经连续出了三任相邦,大权在握。

  身为宗室领袖的韩玘很有自己的想法,不仅将宗室权力握在手中,还屡屡以长辈的姿态要求韩王安配合他。

  韩桓惠王为制衡张家而提拔起来了赵氏外戚,但现在赵氏外戚的态度十分暧昧,哪边站上风就倚靠哪边。

  韩王安除了已经加冠,获得了亲政的权利之外,所处环境比嬴政都要差了太多。

  这韩王之位,真不是那么好做的!

  眼瞅着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個时辰,朝臣们还没吵出一个想法,韩王安终于沉声呵斥:

  在寡人面前吵嚷如此,成何体统!

  韩玘不忿的撇了张让一眼,才与群臣一同拱手:

  臣等有罪!

  韩王安正声下令:今日朝议到此为止。

  每位爱卿都将心中所想撰写成谏,交于寡人。

  无须诸位爱卿争论不休,寡人自己会看!

  韩玘等朝臣只能再度拱手:臣等告退!

  迈步走出宫门,韩玘冷冷的看向张让:这大韩,是韩氏的大韩。

  张相行事还请收敛几分。

  张让也冷然看向韩玘:这大韩,是王上的大韩!

  请韩相行事也收敛几分。

  韩玘面露嗤嘲:王上不也是宗室的一员吗?

  张让正欲驳斥,就见数匹快马疾驰而来,马背上的骑兵惊声大喊:

  快开宫门!

  秦军打过来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